当前位置: 植物百科 > 植物文章

    长期处于逆境中的植物,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适应胁迫的环境或缓解由胁迫造成的伤害,即植物的抗逆性。Levitt把植物的抗逆性简单的表达为:抗性=胁迫/胁变。

    在正常的条件下,生物膜呈液晶相,当温度下降到相变时膜脂发生相变,即由液晶相转变为凝胶相。膜脂相变会导致原生质停止流动,膜结合酶活性降低,膜透性增大,电解质及某些小分子有机物大量渗漏,细胞物质交换平衡破坏,代谢紊乱,有毒物质积累,细胞受损。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高温、低温、干旱、病原菌、化学物质、缺氧和紫外线等多种因素刺激都会抑制原来正常蛋白的合成,同时诱导形成新的蛋白质,这些在胁迫下诱导产生的蛋白质可统称为胁迫蛋白。

    多种逆境都会对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水分胁迫。水分胁迫时,植物体内主动积累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来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提高细胞保水力,从而适应水分胁迫环境,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调节。

    各种逆境对植物的危害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干旱往往伴随着高温,盐分胁迫同时也会引起水分胁迫等。植物对各种逆境的适应也是相互联系的,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低温、高温等逆境能刺激提高植物对水分胁迫的抗性;缺水、盐渍等预处理可提高植物对低温和缺氧的抗性;低温锻炼和轻度干旱可增加某些植物的抗冻性等。

    适宜的温度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有害的影响。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称寒害,高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称热害。按照低温的程度和植物的受害状况,寒害又可分为冻害和冷害。植物对低温的适应与抵抗能力称植物的抗寒性。植物对高温的适应与抵抗能力称植物的抗热性。

    在零上低温时,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在我国,冷害常发生于早春和晚秋季节,主要危害发生在作物的苗期和籽粒或果实成熟期。水稻、棉花、玉米和春播蔬菜的幼苗常遇到冰点以上低温的危害,造成烂籽、死苗或僵苗。

    培育抗冷品种通过育种完成。低温锻炼低温锻炼是提高植物抗冷性的一种有效途径。许多植物如预先给予适当的低温处理,尔后即可忍受更低温度而不致受害。如春季采用温室、温床育苗,在露天移栽前,必须先降低室温或床温至10℃左右,保持1~2天,移入大田后即可抗3~5℃的低温。

    高温胁迫引起植物的伤害称热害。植物受高温危害后,会出现各种热害病症:叶片出现明显的水渍状烫伤斑点,随后变褐,坏死,叶绿素破坏严重,叶色变为褐黄;木本植物树干(尤其是向阳部分)干燥、裂开;鲜果(如葡萄、番茄等)灼伤,有时甚至整个果实死亡;出现雄性不育,花序或子房脱落等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