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植物百科 > 植物文章

    为了充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引起的危害,在作物生长期间要不断对土壤水分进行调节。旱田土壤的主要矛盾则是水分不足,针对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水资源状况,调控土壤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料实践证明,壤土和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较抗旱。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失水分,江、河、湖、海和土壤中的水分经过蒸发分散到空气中,两者共同组成大气中的水分。大气中水分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便会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地面,回到土壤当中。

    大气中水分含量多少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大气中的水分有三种形态存在,即气态、液态和固态。大多数情况下,水分是以气态存在于大气中的,三种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湿度。通常用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温度来表示。

    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及下垫面三大因子控制下,形成了大范围地区的气候特征,称为大气候。在具有相同气候特点的地区,由于下垫面性质和构造不同,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面大气层中局部地区特殊的气候,称为小气候。我国属季风性气候,一年中大气运行状况的不同便有了春、夏、秋、冬和节气的区分,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伴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就造就了物候,这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依据。

    “节气”,简称为“气”,按阴、阳历每月有两气,前面的叫节气,后面的叫中气。立春为正月节(二月节),雨水是正月中(二月中),后来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了。各节气的含义和农事活动

    植物体是一个开放体系,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常遇到一些不利于植物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如寒冷、高温、干旱、水涝和盐渍等。这些不利于植物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统称环境胁迫,或叫逆境。不同的环境胁迫因子对植物的伤害不同。植物对胁迫环境的反应因植物种类而异。

    环境胁迫对植物代谢活动的影响:1、对水分代谢的影响;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对呼吸作用的影响;4、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不同种类、变种的植物,甚至不同品种的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敏感性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别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利用传统育种技术、远缘杂交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抗某种环境胁迫因子的基因整合到现有栽培品种,对栽培植物进行基因改造,培育出抗冷、抗热、抗旱、抗涝、抗盐、抗病、抗虫、抗大气污染和抗土壤污染等系列抗环境胁迫的植物新品种,即所谓抗性育种。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方式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避。植物通过各种方式完全或部分避开胁迫环境的影响,如沙漠中的植物在雨季快速生长,通过生育期的调整来避开不良气候的伤害;仙人掌肉质茎贮存大量水分,叶片退化,茎表面覆盖蜡质;此外,叶表面被绒毛,强光下叶片卷缩等也是植物避免干旱伤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