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植物百科 > 植物文章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个别器官或整个植物体的生长速度,都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然后生长减慢以至最后停止的过程,称生长大周期。植物生长表现出的大周期现象可从两方面解释:首先,植物体的器官由细胞组成,细胞生长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所以,器官生长才表现出生长的大周期现象。

    整株植物或植物器官的生长速率按季节或昼夜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随昼夜表现出的快慢节律性变化,称为昼夜周期性。植物的昼夜生长主要受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强度和植物体内水分状况的影响。在水分适宜,温暖白天的生长速度快于夜晚,若白天温度增高,光照增强,空气干燥,植物的生长将受到抑制。

    一株植物形态学的上下两端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极性。即使植物器官的放置方向发生颠倒,极性现象也不会改变,例如,无论我们将枝条正挂或倒挂在潮湿环境中,总是在形态学的上端长芽,下端长根。所以,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扦插、嫁接时一定要注意极性,不能颠倒,否则将无法成活。

    在适宜的条件下,植物的离体部分能恢复所失去的部分,重新形成一个新个体,这种现象叫再生性。在生产上采用扦插、压条进行繁殖,就是利用了植物的再生能力。

    植物生长与动物生长有本质的不同,动物的生长只是各种器官的生长增大,不再形成新的器官,并且生长有一定的限度;植物由于存在始终保持胚胎状态的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一生中不但能不断长高增粗,还能不断产生新的器官。植物的无限性表明了植物的可塑性,也给生产提供了可控性。

    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在生理上是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在生长过程中相互促进与控制的现象,叫做相关性。

    植物的生长是植物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协调一致,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所有影响植物生理活动的条件都影响植物的生长,主要包括温度、光、水分、矿质营养和生长物质等。

    高等植物的整个身体是不能移动的,但是高等植物身体的个别部分可发生位置和方向的改变,这就是植物的运动。植物运动主要是受到某些外界条件的刺激而引起的。若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就称为向性运动(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若运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就称为感性运动(感夜性、感震性)。

    植物的花芽来源于分生组织形成的花原基,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可以形成叶芽,也可以形成花芽,究竟向哪个方向分化,决定于植物的内部因素和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