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植物百科 > 植物文章

    中国湿地分布较为广泛,几乎各地都有,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湿地类型的地理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1)沼泽的分布。我国沼泽以东北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四川若尔盖和青藏高原为多,各地河漫滩、湖滨、海滨一带也有沼泽发育,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则草本沼泽居多。

    没有植被覆盖的最严重退化的土地是导致大量土壤流失,继而造成水灾和蓄水量减少,以及流沙的原因之一。这些土地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来恢复植被覆盖。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直接将裸露的土地恢复为顶极植被。首先需要利用建群或先锋植物来稳定和覆盖地表。其在热带地区可以是生长迅速的树木,如血桐属。

    如果没有人类干扰,不同的气候、母岩、土壤和湿度条件将造就相应的植被群落,这被称为顶极群落。在恢复植被时,应考虑到所在地带的自然顶极植被类型,才能形成最适合的可持续植被。中国的地带性顶极植被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原和沙漠。天然植被可以使水分最有效地渗透到土壤中,利于水土保持(A.1)。

    我国位于北半球欧亚大陆的东部,东面面临太平洋,西部深入大陆腹地。最北到达北纬53°,即漠河,南到北纬4°,即曾母暗沙,即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在植被上的表现主要就是:寒温带落叶针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等。

    我国的植被分布规律既不能说以纬向变化为主,也不能说以经向变化为主。我国东半部的森林植被,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很明显。但就全国来说,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变的,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和裸露荒漠。青藏高原上的植被,也不是像从前有些人所想象的“寒原一块”,其植被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异,大致是东部和南部高原边缘为森林地带,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

    气候―植被分类研究一直得到植物学、生态学、气候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不同的植被类型通过影响植被与大气之间的物质(如水和二氧化碳等)和能量(如太阳辐射,动量和热量等)交换来影响气候,改变的气候又通过大气与植被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作用对植被的生长产生影响,始终可能导致植被类型的变化,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大气环流模式。

    植被型的一般特征:植被型指具有建群植物的外貌相同且其生物生态学特性相似的植物群落。全国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荒漠和旱生灌丛、草原、草甸、草本沼泽等七个植被型。它们的一般特征如下:1.针叶林:中国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域的各气温带内,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都有分布,尤其是亚热带针叶林有久远的发展历史。

    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经过计算发现,森林、湿地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远远超过农场或建筑用地。保护世界现有的森林等自然资源应是最经济的选择。世界每年要耗费450亿美元用于有效保护受威胁的温带和热带林、红树沼泽林、珊瑚礁等区域。

    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叫做植被。它与我们平时说的植物区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植物区系是指某一地区植物种类(科、属、种)的总体。如北京东灵山所包含全部植物的科、属、种,就是北京东灵山的植物区系。一个地区的植物区系是组成各种植被类型的基础。地球上植被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土壤,可以说它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所以地球上的气候带、土壤带和植被带是相互平行、彼此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