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植物百科 > 植物名称 - 正文

瓶子草

编辑: 浏览: 最后更新:2013年10月16日

瓶子草介绍

瓶子草瓶子草科共包括3属17种,全部原生于美洲。眼镜蛇瓶子草属和瓶子草属原生于北美洲,太阳瓶子草属原生于南美洲,都是生长在盐碱贫瘠的荒地区域,瓶子草属也生长在沼泽地带。本科植物都是食肉植物,从根茎中长出由叶子衍化的瓶子似器官,里面充满消化液,瓶口还有倒长的毛或蜡质光滑边缘,使陷入的虫子无法逃出。冬季时瓶子会枯萎冬眠。其中紫瓶子草是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的省花。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猪笼草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认为应该分入杜鹃花目。

瓶子草是一种拥有完美曲线和斑纹的食虫植物,挺拔多姿的捕虫瓶给人一种亭亭玉立的美感。它的捕虫机构相对简单,却非常有效,还能与猎物上演一场昆虫版的“死神来了”。

太阳瓶子草眼镜蛇瓶子草瓶子草属(Sarracenia)与眼镜蛇瓶子草属(Darlingtonia)和太阳瓶子草属(Heliamphora)一样,都被分类于瓶子草科(Sarraceniaceae)。瓶子草属植物可直接称为瓶子草,是一种中型多年生草本食虫植物,一些品种的捕虫瓶可高达1米。瓶子草共有9大原生种,它们分别是白瓶子草、红瓶子草、黄瓶子草、山地瓶子草、鹦鹉瓶子草、小瓶子草、翼状瓶子草、网纹紫色瓶子草和蔷薇瓶子草。在自然环境下,又由这9大原生种演变出一些亚种、变种和变型种,共有约50种。

植物形态

瓶子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由地面茎部的生长点,莲座状长出瓶状捕虫叶,叶子分为具捕虫功能的捕虫叶,以及冬季无捕虫功能的剑形叶。捕虫瓶开口面向中央,形状是上宽下窄的直立喇叭状,也有鹦鹉瓶子草匍匐于地面的捕虫瓶。瓶口周围通常有唇口,会分泌蜜糖和气味,瓶口上方是布满“倒毛”的盖子,盖子本身也会产生蜜糖,但是量较少。

瓶子草瓶子草每株通常有捕虫瓶数个至10多个,每个捕虫瓶的寿命都可达半年以上,从种子到成株需要3-6年,因品种不同其捕虫瓶可达25-110厘米,一般在冬季10-15度以下会停止生长新叶,继续降温老叶会慢慢枯萎,地下茎及其生长点则可耐受0度低温。紫色瓶子草因其生长在北方较寒冷的地方,其捕虫瓶在冬季也能维持更长的寿命,但一般5-10度以下也会慢慢枯萎,地下茎及其生长点可耐受零下10度的低温。

原生地

瓶子草只产于北美洲温带区域,原生于美国东海岸、德州、五大湖区以及加拿大南方。大部分的种类只出现在美国东南部,只有紫瓶子草出现在气温较低的地区。它们大多生于比较开阔的沼泽地,具有较高的耐湿性,喜爱生长于光照良好的地方。

瓶子草在原生地,瓶子从在开花末期开始生长,一直到晚秋,在冬季3-8摄氏度时,瓶子开始凋谢,白瓶子草、山地瓶子草、翼状瓶子草和黄瓶子草还会长出不具捕虫功能的剑形叶。由于冬季的昆虫减少,天气转冷,也降低了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其他功能,此时把能量用于生长捕虫叶很不划算,剑形叶是比较经济的选择。

捕虫瓶

无论是哪一个种类的瓶子草,它管状瓶可以分为3-5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瓶盖,第二部分是唇与瓶口。三四部分(有些种类是合在一起的)和第五部分(只有紫瓶子草有第五部分)是瓶子的主体,这些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符合它们型态学上的特色:

瓶子草捕虫瓶第一部分:瓶盖。大部分种类的盖子会遮盖部分瓶口,避免过多雨水装满瓶子,导致消化液减少。瓶盖也会结合色彩、气味以及倒生的毛,将猎物诱引到瓶口处。有些特别的种类,例如小瓶子草和鹦鹉瓶子草,它们的瓶盖非常靠近瓶口,瓶子上镶嵌著一小块一小块缺乏叶绿素的区域,形成半透明的“窗户”,飞行的昆虫会试图穿过瓶盖,然后掉进瓶中(类似的功能也出现在瓶子草科的眼镜蛇瓶子草属上)。

第二部分:唇与瓶口。此部分主要是唇,产生大量的蜜糖,吸引昆虫停在上面或爬上瓶口,站在危险的陷阱边缘。第二部分也包含了瓶子上端腊质的管口,腊质堆积在这个部份,昆虫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入瓶子深处。

第三部分:就在第二部分下面,此部分的特色是毫无落脚处,它内侧的表面覆盖大量倒生的毛,让昆虫完全失去逃跑的机会。此部分还镶嵌著消化腺,分泌含有消化酵素的消化液。

第四部分:多数的种类到这一部分为止,只有紫瓶子草具有第五部分。第四部分充满了消化液,酵素和生长在液体中的细菌会将昆虫分解,再由瓶子迅速吸收养分。此部分具有更多的消化腺,并被向下生长的粗毛包覆著,让昆虫无法逃脱。

第五部分:位于第四部分下方,此部分只在紫瓶子草发现。这是一个光滑无毛,没有分泌腺,不会进行吸收作用的区域,功能不明。

瓶子草的花

瓶子草花瓶子草花瓶子草的花在早春的时候,比第一个瓶子稍早或同时出现,它们会伸出一条长长的花茎,通常会高出叶子很多,避免授粉的昆虫掉进瓶子。花朵根据种类不同,直径约3-10厘米。其花朵不但很吸引目光,而且还有精密的构造,可以避免自花授粉。

瓶子草的花具有五个萼片,基部和三个苞片连在一起;具有一些花药;以及一个具有五个顶点的伞状构造,上方悬挂著五片红色或黄色的花瓣。整朵花是呈现上下颠倒的样子,因此这个伞状构造可以盛住从雄蕊掉落的花粉。柱头位于伞状构造上,接近五个顶点的地方。最主要的授粉者是蜜蜂,蜜蜂要采蜜的时候,由于花朵的构造,它们必须先经过其中一个柱头,才能进入倒伞状的空腔部分。在空腔内,它们不免会沾到一堆来自花药或者掉落的花粉。离开的时候,也由于花朵的构造,蜜蜂得从其中一个盖状的花瓣出去,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蜜蜂经过柱头造成自花授粉。然后蜜蜂造访下一朵花,经过柱头时就把前一朵花的花粉沾在上面了,这个过程会不断地重复。

瓶子草大部分的花是有香味的,这些香味多变,但是通常都很强烈,甚至刺鼻。尤其是黄瓶子草,具有很浓的蜂蜜味。

瓶子草瓶子草的花期约2周,在开花末期的时候,花瓣脱落,而子房如果有授粉,便会开始膨大。种子形成五瓣,其中一瓣产生的种子比其他几瓣少很多。平均产生300-600颗种子,视种类以及授粉成功的情况而定。种子约五个月后成熟,此时种荚会转变成褐色并且裂开,散出种子。种子约1.5-2毫米长,具有粗糙的腊质防水外壳,这个构造可能是为了借由水流散布种子。瓶子草的种子需要经过一个“湿冷积层”的阶段才会发芽,发芽刚开始后的一年左右,叶子的型态会和成熟叶有所不同,结构上较为简单,外型迷你而可爱。从种子到成熟,约3-5年。

食虫特性

瓶子草是一种陷阱型的食虫植物,它们的陷阱是静止的,不会像捕蝇草和茅膏菜一样“移动”。然而,瓶子草通过巧妙利用其身体的各个部位,其捕虫效率却要高于茅膏菜和捕蝇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猎物”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吧。

瓶子草捕虫瓶的上半部分能够分泌一种带有“柠檬香”的蜜露,一些瓶子草分泌的蜜露,甚至含有像酒精一样能麻痹神经的物质。当猎物闻到由瓶子草分泌的“蜜露”香味时,便会奔向瓶子草,开始其“死亡之旅”。

瓶子草的瓶盖能防止雨水滴入瓶子,上还长满指向捕虫瓶深处的倒毛,当昆虫在此逗留时,无意中便会被一步步逼向瓶口处。其瓶口处的唇口和唇口附近的瓶壁则非常光滑,当吸食蜜露后,“醉醺醺”的昆虫非常容易失足掉进瓶内。捕虫瓶的形状是一个上宽下窄的喇叭口,在猎物掉入瓶内后,哪怕是会飞的昆虫,也难以展开翅膀飞出瓶外。而且,在捕虫瓶中下部分的瓶壁上也充满了像瓶盖上一样的倒毛,猎物的挣扎只会使其越陷越深。在捕虫瓶的最底部,则是一滩具有消化酵的液体,能很快地将昆虫淹死并进行消化,营养最终被瓶壁上的腺体吸收。瓶子草能捕捉一些大苍蝇等昆虫,昆虫的外骨骼通常不会被消化掉,经过一个夏天,瓶身往往会装满昆虫。

鹦鹉瓶子草和小瓶子草都拥有迷宫式的瓶口,并通过瓶盖上的白色斑点迷惑猎物,使其找不到出口。拥有匍匐叶的鹦鹉瓶子草,还能利用像龙虾笼的构造让猎物进入,雨季时还会有小蝌蚪、小鱼游入,然后再也出不去。

瓶子草就像死神一样,对猎物的行动了如指掌,一步一步地给猎物设计好了“死亡步骤”。

园艺品种

瓶子草是所有食虫植物中最容易种植的种类,其被园艺栽培的时间也较长。在栽培过程中,人们培育出了许多园艺品种,它们大多是由杂交而成,也有少数是由形态变异衍生的品种。本站收录的瓶子草园艺品种共有约1100种,几乎涵盖所有能查询到的品种,它们继承了瓶子草易种植的特点,形态也各有千秋,加上较原生种更为低廉的价格,被广泛栽培。

种植方法

瓶子草瓶子草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食虫植物,也是最好种植的食虫植物,耐干耐湿、耐低温、耐高温、对水质要求较低、耐暴晒,几乎可以当成普通的花卉进行种植。瓶子草适合与捕蝇草和大部分的茅膏菜一起种植,但其光照要求更高,也更耐暴晒。

基质

瓶子草的根部非常发达,通常能占满整个花盆,所以其对基质的要求也不高。可使用纯水苔,也可使用两份水苔/泥炭混合一份珍珠岩,也已再加入一份赤玉土、树皮、蛭石等基质。

浇水

瓶子草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喜湿耐湿,可腰水进行管理,也可直接使用自来水,若当地水质偏硬的话,最好能每半年更换一次基质。全国各大城市的水质情况可到“食虫植物的水源”中查询。

在浇水时需要注意不能将水浇到捕虫瓶内,瓶内的水不宜超过瓶高的三分之一。还应避免瓶内积累雨水,否则捕虫瓶容易发生倒伏,一旦倒伏之后基本就无法扶正了,可绑上木棒进行支撑。

光照

瓶子草是最耐暴晒的食虫植物之一,在种植时每天尽量提供4小时以上的直射光,不宜闷养,光照环境越好的瓶子草会呈现出越鲜艳的颜色和斑纹,光照不足时颜色单调,捕虫瓶也细长、柔软,还容易受真菌感染而死亡。在加强光照时应逐步加强,给植株1-2周的适应的过程,不可将生长于阴暗条件下的瓶子草突然拿去接受一整天的暴晒。在夏季中午12点-2点时最好能稍微遮阴,避免光照过强使盆土温度过热而造成根茎腐烂。

温度

瓶子草瓶子草对温度的要求不高,生存温度为0-40度,最佳生长温度在20-32度之间。在夏季除山地瓶子草需控制在37度以下外,其它品种都能忍受40度的高温。在夏季时应避免将瓶子草放在光秃秃的水泥地上,因为这些地方通常在暴晒一天后会热的烫手,植物的根部无法忍受这样的高温。提供更舒适的温度也能让其生长更加旺盛,若温度超过其最佳生长温度时便可适当进行遮阴了。

当深秋温度长期低于最佳生长温度20度时,就应该将它们搬到室内比较温暖的地方了,放置于室内的、光照良好的窗台或阳台上都是不错的选择。应尽量让其在寒冬也能获得生长,如果能给它们提供越温暖的环境,来年春天它们也会生长的越旺盛。

冬季温度降低到3-8度以下时,捕虫瓶会慢慢枯萎(白瓶子草、山地瓶子草、翼状瓶子草和黄瓶子草还会长出不具捕虫功能的剑形叶),此时可稍稍减少供水,使基质稍干一些。瓶子草都能轻易度过0度的低温,紫色瓶子草甚至能在零下20度的低温存活一段时间。

病虫害防治

虫害

在每年的春夏季,瓶子草的嫩芽有可能会遭到蚜虫的侵害,造成叶片生长畸形。还可能感染介壳虫,在其捕虫瓶瓶壁上附着有许多小小的虫子,介壳虫和蚜虫一样吸食瓶子草的汁液,造成叶片生长畸形。

对于以上几种虫害,我们应该尽量手动捕捉进行灭杀,比较严重时,也可使用针对“刺吸口器类害虫”的杀虫剂(内吸性和强渗透性杀虫剂)按指示浓度喷施于叶片,使毒素渗透至整个植株,达到对虫害杀灭的目的,使用时使叶片湿润就够了,切勿大量喷施!还需要注意的是,当青虫、地老虎等害虫在无食可吃时,都有可能会植物的叶片,当发现叶片有被啃食过的痕迹时,应及时找找植株附近是否有这类害虫,并捕捉灭杀,也可使用广谱(通用型)杀虫剂进行灭杀,使用时将叶片喷湿即可,切忌大量喷施。

杀虫剂对人体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对植物也有一定的危害,灭害时应尽量使用手动杀灭的方法,当不得已需要使用时也应该在购买时询问清楚,购买大厂家生产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使用。

真菌感染

太阳瓶子草真菌感染是瓶子草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特别是4年以上的大苗或者发芽半年内的小苗,通常在密闭、不通风且温度偏高时容易发生,应提供通风良好的环境,并适当遮阴进行降温。真菌易发时可每1-2周喷施一次广谱(通用型)杀菌剂进行预防。若真菌已经开始在基质、植株上滋生,则需要立即加强通风,去除病害部分,并使用一些治疗效果更好的杀菌剂,需要在购买时询问清楚,对症下药。

其他病症

基质中有许多跳骚一样的跳虫,透明的像小蚯蚓一样的“线虫”,或者有蛐蛐等昆虫在基质中挖洞,这些虫子并不以植物的茎叶为食,线虫也通常认为是食虫植物主要的害虫,其实线虫绝大部分都是食腐动物,只有少数寄生线虫有可能会寄生于植物的根部,理论上并不会杀死植株,但是会造成根部胀大畸形,需要将根部挖出来才能看到。这些生存在土壤中的虫子往往对植株是没有害的,一般也不容易灭杀,使用杀虫剂灌根会对植物造成较大的影响,通常可以使用“土虫丹”等缓释颗粒杀虫剂,放置于离根部稍远的基质表面,能够达到较好的灭杀效果,更换干净的基质也是很好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