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植物园里发现,这里的花卉树木上也出现了一种二维码名牌,拿出手机,对准二维码扫了一下,就出现了这株植物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等信息。植物园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园内花卉树木使用的是传统植物名牌,由于受到版面的限制,信息量很少并不能完全展示植物信息。
彗星兰的花瓣下方,悬挂着一根30厘米长的花距,这使得普通授粉者几乎无法采到花距底部的花蜜。但有一种昆虫例外,那就是一种夜间飞行的马岛长喙天蛾,这种天蛾尤其喜爱彗星兰的花蜜,它们拥有的极长口器,正好与彗星兰花距的长度一样。因此,作为吸取甜蜜的报酬,天蛾们能够帮助彗星兰传授花粉。这并不是巧合,而是一种“专属合作关系”。
这种挂在空气里就能生长的空气凤梨原名叫松萝凤梨。这种银灰色的小花可以直接生长于空气中,是无须任何土壤等培养基质的气生类植物。另外它日常养护十分方便、简单,间隔几天向它喷水,保持适当的空气湿度即可。 因此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养花爱好者种植空气凤梨,时下正受办公室一族的青睐。
为净化空气,提升室内环境质量,人们常常会在居室或办公区摆放一些绿植,或是添置空气净化器、吸附剂及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加湿器等,如今,破解空气质量问题又有了新的“秘密武器”,一面植物墙就可以造就“室内氧吧”。 一株株种植在小容器内的植物放在智能柱架上,整个柱架长满植物,绿意盎然,据介绍,该植物墙在缓解室内空气污染难题的同时,更能有效提升空气质量。
在经过了漫长的冬季后,阳光细细地,柔柔地滋润着大地,给它们披上了绒绒绿裳。植物学家高信芬要出发了,她不是去踏青,她是要去找寻那些珍稀的植物。在过去二十多年从事植物考察研究的过程中,植物对她的吸引力就如同春天一样,永远焕发着不可抗拒的力量,饱蕴着巨大的能量。
生物太阳能电池板最近几年可以说慢慢的走进了我们的视线。根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一位名叫Fabienne Felder的瑞士设计师与剑桥大学的科学家Paolo Bombelli、Ross Dennis共同实验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太阳能板”。 研究小组已经首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了一台“苔藓收音机”,通过苔藓来为收音机提供电力。
2014年3月3日是首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为了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决议,中国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2日共同在北京举办了首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公益宣传活动。
来自美国的艺术家凯西使用花朵、树叶等天然材料制作出了一系列的花卉和植物图案,它们的造型极其精美,就好像大自然的万花筒。据称,在制作这些艺术品的过程中,凯西需要经历一个深刻的精神过程,她的虔诚冥想也是她创作作品的重要部分。
2月21日,三亚湾椰梦长廊,园林工人正在为新栽种的固沙植物马鞍藤浇水。为减缓海浪对三亚湾沙滩的侵蚀,三亚园林局在沙滩和绿地之间,种植草海桐、马鞍藤、野露兜、海风藤等固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