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茎通常都具有向光照较强的一边弯曲的现象,这叫植物的趋光性。
阳光照射植物体,使体内产生一种激素,能促使细胞分裂,叫生长素。
它沿着背光的一面流动。因此,茎背光的一面生长激素多,细胞分裂快。向光的一面生长激素少,细胞分裂慢,于是茎朝向光源部分弯曲了。
1926年,美国植物生理学家弗里茨・温特,作了一个实验。他使燕麦的胚芽鞘一面受光,另一面对着暗处。结果胚芽鞘渐渐向着有光的一面弯曲了。
后来温特从胚芽鞘里分离出一种化合物――植物生长素。它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当胚芽鞘受到光照时,生长素聚集在遮阳一侧,而生长素的积累使遮荫部分生长加快,受光部分则因缺少生长素而生长较慢,结果导致弯曲发生。于是温特认为植物体的弯曲是由于生长素在体内不对称分布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