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植物百科 > 植物保护 - 正文

大苞白山茶

编辑:植物百科 浏览: 最后更新:2013年11月16日

大苞白山茶 CamelliagranthamianaSealy

山茶科 THEACEAE

现状:濒危种。大苞白山茶是1958年才公诸于世的,它的模式村本采自九龙半岛,60年代复在广东陆丰及大埔相继发现,分布零星,经过勘查,包括模式产地仅有的两丛灌木在内,已发现的也不过4-5丛,随时有被毁灭的危险,极须设法保护。

形态特征

大苞白山茶丛生常绿藻木,树皮灰白色,嫩村无毛。叶革质,椭圆形,长9-12厘米,侧脉在上面陷下,无毛,边缘有锐利锯齿,叶柄长1-1.5厘米。花白色,面生,无柄,直径9-12厘米;苞片与萼片未分化,约12,最内侧的倒卵圆形,长3-5厘米,革质,被灰色柔毛,花后不脱落;花瓣8-9,基部略连生;雄蕊多轮,离生;子房5室,花柱顶端5裂。蒴果球球形,直径4-5厘米,5瓣裂,基部有宿存萼片,种子每室数个。

地理分布

模式产地在九龙半岛的大雾山南坡的城门水塘,海拔350米的山谷。此外在广东陆丰县八万的罗经漳林场,大埔县庵田及万亩林场等地也偶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产地属于我国东部南亚热带范围,向南楔入北热带北缘,处在北回归线附近。广东东部沿海低海拔地方,深受海洋季风的影响,生境的水热条件较优越,年降雨量为1600-2200毫米,气候湿润以至潮湿,虽有一定的冬旱,但多雾,空气湿度大,年平相对湿度在80{bf}以上,年平均温21-22℃,夏季长达6个月以上,没有冬季,极端最低温3-5℃。大苞白山茶为林下、石隙灌下,耐庇荫。生于山谷潮湿的岩缝间,耐瘦瘠。伴生的上层乔木有红楠MachilusthunbergiiSieb.etZucc.琼楠BeilchmiediaintermediaAllen假苹婆SterculialanceolataCav.水东哥SaurauiatristyaDC.降真香Acronychiapedunculata(L.)Miq.灌木有罗伞树ArdisiaquinquegonaBl.、黑柃EuryamacartneyiChamp.等。3-4月间开花,果实秋后成熟。

保护价值

大苞白山茶为我国特产而又非常稀有的植物,是山茶属里具有形大、数量多而又不脱落的苞被片,离生的雄蕊,5数的子房室等较多原始特征,在研究山茶属的系统发育和区系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措施

对已查明的植丛应由当地的林业局或环保局进行标记或围栏等办法,加以保护,并进行繁殖。

栽培要点

深秋果实成熟时采种,晾干后立即插种,不宜贮存太久,以免隆低发芽率,苗床要荫蔽。还可在4-5月用第2年的枝条扦插繁殖,苗床温度保持24°-28℃的温度,相对湿度95{bf},有利于促进发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