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植物百科 > 植物保护 - 正文

宁波首次发现“植物界的大熊猫”中华水韭

编辑:植物百科 浏览: 最后更新:2015年11月29日

几小丛韭菜样的小草,东倒西歪地长在鄞州区龙观乡的深山池塘里。这不是韭菜,叫中华水韭,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是最早出现于数亿年前的活化石。除此之外,它还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50多种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之一,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已属极度濒危,无比珍贵。

这是宁波首次发现中华水韭,发现者是宁波著名植物研究专家、宁波市药检所主任中药师林海伦。昨天,他告诉了钱江晚报记者这一好消息。这也是继南方红豆杉后,宁波发现的第二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不仅为宁波的植物种类记录又增加了1个科,更为宁波的自然生态指标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现

中华水韭

鄞州区龙观乡的湿地里,有从未见过的韭菜样小草。

20多年来,林海伦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关注研究宁波大市范围内的乡土植物。最近几年,他把调查宁波的水生植物资源作为新的研究任务。

休息日,林海伦喜欢去野外寻找新物种。最近,在鄞州区龙观乡的山上,他发现了一片奇异的湿地,里边有许多奇特的水生植物,有小莕菜,石龙尾、水毛花、南方狸藻、野荸荠、三蕊沟繁缕等。

这些植物,在宁波的其它地方都很难看得到。其中,三蕊沟繁缕是浙江省内的新记录科植物(沟繁缕科在浙江全省是第一次发现),而原产于台湾的小莕菜,稀缺程度远超野生铁皮石斛,也是国内第二次发现。

这么多古怪的水生植物聚集,作为植物专家,林海伦隐约有一种预感:可能还会有更重要的物种出现。

上周末,他又来到了这片湿地。研究了一天,天都快暗了,林海伦正准备下山回家,随意一瞥,却在小水沟里看到几小丛东倒西歪的韭菜样小草。

专业的敏感性让这位植物学家停下了脚步。根据经验,这应该是莎草科或谷精草科的植物。可是,这几丛小草并没有花序,采了标本也是无法鉴定的。

由于这两个科的植物种类非常复杂,林海伦正想放弃离开,后又转念一想:好歹它们是今天看到的新面孔,是不曾见过的新种类,还是先拍下生态照片作记录,再挖两丛回去培育看看,等其开花时就能鉴定了。

开挖之前,林海伦特地数了一下,这样的韭菜小草一共有20多株。挖起2株后,他将根部的淤泥洗掉,放在手心,拍了张特写照片。这下又有了新发现:小草的根部与其它的莎草科植物明显不同,具有独特的根茎,须根都是呈两叉分枝的。

确认

中华水韭

小草符合中华水韭特征,在宁波是首次发现。

回到家,林海伦马上查找工具书《中国植物志》。这一对比,让他惊喜连连:这种草和中华水韭的特征完全相吻合。要知道,中华水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宁波还没有发现过。

“这么古老的活化石植物,太宝贝了!”昨天,林海伦又来到龙观乡。在原来发现地上游的小池塘中,他又发现了有成百上千的中华水韭生长。这些中华水韭形成一处自然生长群落,生长状况十分良好,和它们相伴生的还有水毛花、谷精草、野荸荠、小荇菜、卵叶丁香蓼等水生植物。

看到这么多宝贝,兴奋的林海伦把在龙观乡发现成片中华水韭的事,告知了浙江省植物权威、浙江农林大学的李根有教授。

看到图片,李教授也很高兴。他说,《浙江植物志》上记载中华水韭在省内的杭州、建德、诸暨、丽水都有分布,但这只是以前曾经有发现的记录。现在这些地方环境改变后,多数中华水韭已经绝迹,目前宁波龙观乡的中华水韭群落可以算是省内现存的最大群落,应该好好保护起来。

而且,中华水韭的学术研究价值很高。它是经第四纪冰川后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没有复杂的叶脉组织,在分类上被列为拟蕨类(小型蕨类)。但它既不同于其它成员,如石松、卷柏、木贼,也不同于其叶长,而成线形,没有复杂的叶脉组织的种类,因此在系统演化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保护

已有农民在发现地开荒,专家呼吁设立保护点。

去年,林海伦在象山高塘岛乡首次发现了三亿年前的 “活化石”松叶蕨,后来又在其它4、5个乡镇发现了松叶蕨。这次又是在鄞州区龙观乡遇上了真正的宝贝,他连呼了好几个想不到。

林海伦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中华水韭对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要有原生态的环境,有水,但水位又不能过高。龙观乡的丹霞区域,几十年或许上百年也没有大的环境变化,才会聚有这些古怪的水生植物。其它周边的湿地由于人为排水开垦,许多植物纷纷消亡,这处却成了水生植物的避难所。

不过,他透露说,目前小池塘周边的山坡上,一些农民开始开荒种植花木,估计这片中华水韭的处境会越来越难。因为上游山坡种植花木后,农民使用百草枯是常有的事,这种农药对中华水韭的生存必然构成威胁。

“中华水韭的出现,说明鄞州龙观是一处生态条件优越、植物种类丰富的风水宝地,一定要好好保护,造福子孙。”林海伦呼吁,政府为一级保护植物的生长地设立一处一级保护点。

本文由植物专业网站植物之家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