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植物百科 > 植物文章 - 正文

土壤水分蒸发过程

编辑:植物百科 浏览: 最后更新:2013年11月19日

土壤水分蒸发过程土壤水分蒸发有明显的阶段性,水分的耗损在各个阶段是不一样的。掌握水分蒸发耗损的阶段特点,可为抗旱保墒,有效的控制作物丰产水分提供理论依据。当降雨或灌水后,土壤水分便开始连续蒸发,土壤水分蒸发分以下三个明显阶段。

大气蒸发力阶段当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以后,土壤水的蒸发速度完全决定于大气蒸发力,即辐射、温度、空气湿度以及风速等因素。在这个阶段内土表水分蒸发速度近于自由水的蒸发,蒸发量很大,但是这个阶段一般只能持续几天,重力水很快就会渗漏排除,土壤含水量迅速下降。

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当土壤湿度减少到田间持水量以后,土壤水分的蒸发率随着水分的减少而急剧下降,所以又叫蒸发率降低阶段。在这一阶段内,水分的蒸发主要决定于土壤特性,当然也与大气蒸发率密切相关。这一阶段不能很久,当土壤表层水汽压与大气水汽压达到平衡时,土壤表面就形成了风干状态的干土层,从而就截断了毛管水的运动。因此在生产上为了防止土壤有效水分的蒸发,减少其非生产性消耗,从土壤水分蒸发转入导水率控制阶段伊始,就应及时地破坏土壤毛管体系,控制水分向土面传导。早春顶凌耙地,雨后或灌后及时中耕松土,或直接覆盖都能收到更好的保墒效果。

扩散控制阶段当土壤湿度低于毛管断裂含水量以后,由于地面形成干土层,毛管传导作用停止,土壤水向土表的导水率降至接近零,此时土壤水分要经汽化并以气态水经干土层中的孔隙扩散到大气中去。如果土壤水分扩散经过的干土层孔隙度小,扩散则慢,水分散失的就少。因此这时的保墒措施便是镇压,镇压能防止土壤漏水跑墒,又有利于底土层的毛管作用,使底土层水分逐渐湿润表土,旱情得以缓解。

降雨或灌溉后,一部分水沿地表径流掉,另一部分则渗入土壤中。由于土粒的吸附力和毛管力的作用,开始渗吸的很快,当水分充满毛管孔隙后,渗吸速度由快到慢,上层水分很快达到田间持水量,随后土壤水分达到饱和。这一阶段称渗吸阶段,特点是单位时间渗水量由大到小,且不稳定。渗吸随着时间而逐渐减慢,最后达到比较稳定的数值,便进入渗漏阶段。旱田土壤当重力水排除后,渗漏便停止了。水田土壤每天保持一定的渗漏量。

在地面保持水层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水量称入渗速率或渗吸速率,通常用渗吸开始后1h的入渗速率为判断土壤渗吸能力的指标。2500mm/h为渗吸能力强的土壤,500~100mm/h为渗吸良好的土壤,100~70mm/h为渗吸中等的土壤,70~30mm/h为渗吸弱的土壤,<30mm/h为渗吸不良的土壤。改良土壤质地、打破犁底层、平整土地、深翻、中耕和修筑土埂等措施,可以增强土壤的透水性,提高渗吸能力,有利于水土保持。

相关文章